农业总产值增速创三年新高!广州市番禺区“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

9月金秋,丰收在望,农业年新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总产值增州市在广州市番禺区,速创乡村农田间满是高广工程繁忙的身影,鱼塘边、番禺果树下、区百千万稻田里……人们在汗水中期待着又一个丰收。初见成效

位于湾区腹地的番禺,历来是鱼米丰饶、商贸繁盛之地。千年以来,这里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孕育出丰富多彩的岭南乡村文化。如今,这里是乡村振兴发展的热土,展现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梦想田园。2024年,番禺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37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今年上半年,番禺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召开,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落实“百千万工程”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当前,番禺区对标“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目标定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立足优势资源,全力以赴强龙头、补链条、强品牌,做活特色农业产业大文章,持续拓宽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绘就产城融合发展新画卷。

强基础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
9月下旬,在番禺区农科所的水稻培育基地,新品种水稻抽穗整齐、长势良好,即将进入抽穗扬花期。多年以来,番禺陆续培育出番青占4号、五香丝苗、中泰丝苗等十多个优质水稻品种在番禺诞生,在省内外推广种植面积达400万亩。

近年来,番禺区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实施万亩农田开垦计划,积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2024年,番禺全区粮食播种面积5222亩,同比增长3.2%,粮食产量1378.8吨,增长5.7%,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双增长”。
据悉,番禺区于2023年提出实施“万亩耕地开垦计划”,印发《广州市番禺区耕地整治恢复工作方案》和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在石楼镇、石碁镇等开展耕地恢复和规模化种植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2023-2024年连续两年耕地净流入共超5800亩,实现了耕地总量平衡和耕地净增加。
农以种为先,今年,由番禺区农科所选育的水稻良种五香丝苗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初审。番禺区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成太辉介绍,2024年,五香丝苗省内外生产应用面积达3.8万亩,被评价为“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常规籼稻香米品种中综合性表现突出的、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品种”。
在种业发展带动下,多项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应用,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和农田经济效益。在石碁镇、石楼镇推广开展“水稻+禾虫”与“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方式,一块稻田能同时产出稻谷、禾虫和罗氏虾,实现了“一田三收”高经济效益。番禺区玉井农产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关则锋介绍,社员采用“高端丝苗香稻+禾虫”绿色高效种养技术,每亩可产出禾虫100-200斤,可带来约10000元收入,农田经济效益不断增值。

2025年上半年,番禺区全力以赴守好“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区春种粮食面积7032.35亩,屠宰生猪136.31万头,累计出栏家禽总量115.49万羽。上半年全区无人机水稻播种面积达到0.6万亩,积极打造“番禺丝苗”水稻种植机械化和智能化示范基地。

促转型
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在番禺海鸥岛,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内,广州锐沣渔业公司的工厂化笋壳鱼养殖已完全成熟。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养殖和尾水运行系统,通过过滤、曝气、消毒等流程,使养殖达到绿色环保标准。总经理池金泉介绍,在稳定的工厂化养殖系统中,按水面换算,养殖产量可达到普通土塘的15倍。

渔业是番禺区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接近60%。2024年,番禺区渔业产量131816吨,增长1.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2373吨,淡水产品产量69443吨,观赏鱼产量1127万条。
当前,番禺区以建设现代化渔业为引领,以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番禺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省级)等重点项目为契机,汇集资源要素,带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2024年,番禺区加快推进莲花山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总体进度达88.05%,推动依港养港、依港拓渔、依港兴业、依港兴城协同发展,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渔业核心产区海鸥岛的麦康森院士工作基地,专家团队建立了完善的智能渔业系统,实现了养殖精准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为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注入创新动力。海大集团旗下海兴农集团苗种基地已投入运营,开展良种培育、饲料配方、高效养殖模式等项目研发,可年产优质虾苗3000万尾,加州鲈等苗种1000万尾以上。
渔业产业不断提质增效的同时,番禺区多项特色农业产业快速成长。位于番禺区石碁镇的广州清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贝贝南瓜种植供应商,公司在国内外拥有200多个基地,月供应能力达到400万斤。广州市卉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番禺基地储存了1500多种新优花卉植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亚太及欧美国家。在番禺区沙湾,沙湾墨兰”地理标志成功注册以来,种植面积超过400亩,年产量约2000万株,年产值超过3500万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义,2025年上半年,番禺区举办以“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的产融对接活动90场,带动金融机构累计解决1545家(次)乡村振兴领域企业超618亿元信贷融资需求。与京东平台合力共建“中国特产·广东番禺供销馆”,实现“京东+供销社+企业商家”产业耦合,1-5月销售额约80万元,通过打造更多营销平台,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推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展魅力
乡村文化繁荣擦亮“岭南古邑”品牌
今年暑假期间,番禺大岭村、沙湾古镇再度迎来游览热潮,人们徜徉在青砖灰瓦间,体味数百年的文化沉淀。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岭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少仪介绍,近年,大岭村积极探索多元化创新保护路径,成功营造“文化+艺术+产业”创新保护模式,使大岭村的古建筑化身为一扇扇领略岭南魅力的窗口。

番禺是岭南画派、广东音乐的发祥地,在一个个村落中,蕴藏着岭南文化的成长基因。打造兼具传统与现代的乡村生活,营造和美宜居环境,是推动乡村文化繁荣,擦亮“岭南古邑”品牌有力之举。
今年3月,省内外百余家旅行社代表、文旅行业专家、记者及短视频创作者共聚莲花山,与本地餐饮、民宿、非遗传承人深入对接,在大岭村、良仓新造创意园、沙湾古镇等地感受“古村活化、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今年,番禺区推出“禺你相约全域畅游”十二条旅游精品路线,依托传统节庆,联动乡村旅游地标,策划特色活动,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增长。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人表示,期待各旅行社创新推广模式,讲好番禺乡村故事,让“番禺乡村游”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的“诗与远方”。
提升乡村建设品质,高质量推动生态振兴。番禺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激活优势特色资源,让乡村生活更具吸引力、更有活力。今年上半年,开展“2025美丽乡村行动”,持续推进“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夯实沙湾街“古韵叠境”新乡村示范带建设成果,完成石楼镇“海岛风情”新乡村示范带规划编制工作。全区177个行政村通公交率达100%,实现区、镇(街)、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全覆盖。
番禺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按照省、市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路线图,锚定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的目标定位,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推进番禺国家渔港经济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切实把“百千万工程”工作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番禺更大贡献。

撰文:孙岁寒
来源:南方农村报
相关文章

高质量发展,质量安全先行!——“我要飞”学员赴京争取质量安全先行先试任务
高质量发展,质量安全先行!——“我要飞”学员赴京争取质量安全先行先试任务_南方+_南方plus高质量发展,质量安全先行。9月16日上午,“媒体+”畜牧业“我要飞”培训学员代表拜会农业农村部质量安全监管2025-10-25
掌上梅州讯农贸市场是城市中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之一,也是展现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年来,我市在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商户文明诚信经营等方面不断发力,营造了一个个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场,市民们买菜更安心,城2025-10-25
记者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第三场记者招待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国15个抗战纪念馆新建改扩建、68个抗战纪念馆展陈提升,抗战纪念馆体系基本形成。2025-10-25
“请说出带‘开’字的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9月1日7时30分,斗门区齐正小学校园门口鼓声清亮,3200名学子迎着晨光返校。与此同时,斗门区实验中学“薪火相传赓续文脉·古韵今风沁润童心”22025-10-25
掌上梅州讯9月17日上午,作为2025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梅州行)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腐蚀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韩恩厚走进嘉应学院,以《腐蚀2025-10-25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全球AR眼镜先行者Rokid落户珠海
珠海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再添硬核新势力。近日,国内AR眼镜领域头部企业——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Rokid”)正式签约落户珠海高新区。Rokid由珠海科技集团投资引进,计划入驻该集团旗下智谷圆芯产业园。成2025-10-25

最新评论